健康之路陽光協會

宗旨: "健康之路陽光協會"成立於二零零五年一月十八日。協會宗旨: "本善愛心,關懷為本”,提供免費諮詢服務為身、心、靈各方面有需要幫助之人仕盡力提出支援,本會成員來自各階層人仕,亦曾是長期病患者,於病塌中遇上中、西醫療方法,身體逐漸康復。這一群康復人仕深知社會上各樣患病人仕之痛苦經歷,希望憑著自己的經驗回饋社會!

 夏日湯水 -- 清暑去濕篇  

1) 綠豆三葉夏枯草湯 (4人用)

材料:
綠豆2
荷葉5
竹葉1
桑葉1
夏枯草1
豬展1
生薑3
紅棗5

           煲法: 清水12碗煲2小時

          功效: 消暑清熱、清心除煩、清肝明目

綠豆:消暑清熱、解毒袪濕、健脾利水
荷葉:健脾止瀉、解暑升陽
竹葉:清熱除煩、利尿生津
桑葉:疏風清熱、清肝明目
夏枯草:清肝瀉火、明目降壓
生薑:溫中健胃
紅棗:健脾養血  

2) 花旗參雲茯苓薏米湯 (4人用)

材料:
花旗參5
雲茯苓1
生薏米1
赤小豆1
麥冬1
瘦肉1
蜜棗3

煲法: 清水12碗煲2小時

功效: 補手益氣、健脾益胃、利水袪濕

花旗參:益氣、清熱、生津
雲茯苓: 健脾袪濕、寧心安神
生薏米:清熱健脾、利水消腫
赤小豆:清熱健脾、利水消腫
麥冬:養陰潤肺、益胃生津、清心除煩

 

3) 西瓜翠衣蓮子茨實玉竹湯 (4人用)

材料:
西瓜翠衣2
蓮子1
茨實1
玉竹1
淮山1
扁豆衣1
豬骨1
黑棗5 

煲法: 清水12碗煲2小時

功效:集合上述兩湯水的功效,不過性質與效能等會較平和

西瓜翠衣:清暑解熱、止渴、利小便
蓮子:益心安神、健脾止瀉、補腎固精
茨實:益腎固精、健脾止瀉、除濕止渴
玉竹:養陰潤燥、生津止渴
淮山:健脾止瀉、補肺益腎
扁豆衣:消暑化濕、健脾止瀉  

秋天湯水  

1. 花膠美白湯

蓮子
百合
花膠
鮮奶(皮膚病改用清水)
   

2. 二葉三果茶

龍利葉
枇杷葉
羅漢果
無花果
蘋果
   

 

其他湯水:

 

1. 春季養生法

春季(農曆正月, 二月, 三月, 立春  驚蟄   清明) 此謂發陳, 天地俱生, 與人體的肝臟相應.

養生宜 : 保持心情開朗, 樂觀開懷   

忌 :  暴怒, 抑郁

以順春陽升發之特性, 食物宜辛甘發散之品.

簡單食療 :  芫茜皮蛋魚片湯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花生眉豆木瓜雞腳(或豬骨)湯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枸杞豬肝瘦肉湯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蔥花薑粒, 瑤柱蛋白炒飯

以上湯水還須視乎體質而定, 切忌生搬硬套, 服用湯水時要注意 :

芫茜 :  有皮膚病, 口乾鼻燥, 有狐臭者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正在服用中藥(補藥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正在服用中藥 內有 白朮 丹皮者均不宜飲用芫茜湯.

花生 :  營養很豐富

           優點  :  可比美肉類但又不會升高血糖

           缺點  :  不能食太多, 會妨礙人體對鐵質的吸收.

運動, 練功 :  多鍛鍊肝功能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導引選擇 "卯" 時最理想

 

2. 夏天養生法

夏季(農曆四月, 五月, 六月, 立夏 芒種 小暑) 此講蕃秀, 天地氣交萬物華實與人體的心臟相應.

養生宜 :  調息靜心, 心靜自然涼  

      忌 :  流汗過多, 鹽份流失引起心臟搏動失常.  且伏陽於內,

           不可過食寒涼之品易生胃腸疾病.

 

簡單食療 :  荷葉扁豆赤小豆粉葛湯(魚或瘦肉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冬瓜苡米荷葉煲水鴨湯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花旗參石斛蜜棗瘦肉湯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蓮子百合冰糖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海帶綠豆糖水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酸梅湯(消暑解渴消脂)

由小暑至立秋, 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日子, 稱為 "三伏"天, 是治療慢性病哮喘, 鼻敏感, 陽虛病......等最佳時機.

 

運動練功 :  建議多調心調息, 靜養為主.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強腎臟以達致能交通心腎 "水火既濟" 功法

 

吐納導引

吐納:

是呼吸的一種,呼吸吐納為主的功夫,乃早期道教的重要修煉方術。早在戰國時期,這種修煉方法即已流行於南方吳越地區,如《莊子•刻意》曾載有「吹呴呼吸,吐故納新」之士。

所謂「吐故納新」,即吸入天地日月精華之新氣而吐出體內臟腑煩濁之故氣,如《淮南子•泰族》言:「吸陰陽之和﹐食天地之精﹐呼而出故﹐吸而入新。」這種「吐納」實需配以意念引導,並可將「存」於疾患之處以療病,故有人以為其要在於:以我之心,使我之氣,養我之體,攻我之疾。歷史上道教的行氣法有很多種,如陶弘景《養性延命錄》中的吹、呼、唏、呵、噓、呬「六字訣」,《雲笈七籤》卷五十八中的「尹真人服元氣術」,等等。吐納間注意體會深、長細、勻、穩、悠之要領。

導引:

是一種通過俯仰屈伸運動以求活動肢體、搖動關節、振動血脈而致祛病延年的養生術,據「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」之理而來。這種養生術起源也很早,如《呂氏春秋•古樂》記:「昔陶唐氏之始,陰多滯伏而湛積,水道壅塞,不行其原,民氣鬱閼而滯著,筋骨瑟縮不達,故為舞以宣導之。」這類古人為渲導閼氣、通利筋骨而制的「舞」,實即後世導引術之源頭;《莊子•刻意》所載「熊經鳥申」之術,也屬此類。道教的導引術有很多種,如《抱朴子內篇•雜應》所記龍導、虎引、熊經、鳥伸、龜咽、燕飛、蛇屈、兔驚,《養性延命錄》所記狼踞、鴟顧、「五禽戲」等,多為模仿動物姿勢。

此外,《太清導引養生經》中又收有「赤松子導引法」、「王子喬導引法」、「寧封子導引法」、「彭祖臥引法」等多種導引法。在諸種導引法中,以三國華陀所創「五禽戲」及北宋出現的「八段錦」最為著名。

 

一般的呼吸方法是用肺的上半部呼吸,也就是胸部呼吸,這是人成長後,經由社會習染,慢慢遺忘了原本自然天生的呼吸方式。因此便無法了解我們在嬰兒時期都是用 腹部呼吸。  

胸部呼吸所造成的問題包括,一是平常吸進的氣量不足 ,需要快速地再補充空氣;二是五臟六腑的活動空間減少,無法使氧氣進入人體深處的微血管,而導致身體功能退化,進而引起疾病。

腹部呼吸的好處是,第一可使橫膈膜下降,達到摩內臟的作用;第二肺部的充氣量增加,身體血管含氧量大量增加,身體運作功能可達到正常、平衡,人就更健康。所以腹部呼吸又稱內呼吸,這是光用胸部呼吸所無法達到的作用。腹部呼吸亦稱為吐納,並不是單純的呼吸,呼吸只能維持生命的作用,而吐納卻有「吐故納新」、促進新陳代謝 的功能。

 

一般用胸部呼吸只能把肺部的二氧化碳等廢氣排 出體外,而腹部呼吸的吐氣連腸胃中所儲存的濁氣都能有 效的排出人體。腹式呼吸時氣能可以壓到下丹田,因而產 生平衡與按摩內臟的作用,進而激發人體「再生」的功能 ,可將內臟病變的廢物排出。  

內呼吸即用腹部帶動吐納的方法,使氣血進入微循環系 統,進而產生細胞與細胞之間、臟體與血管之間的內交換 作用,產生「吐故納新」強化活化五臟六腑的養生效應, 將身體上「氣」的功能,包括食物營養、氧氣和物理層能 量場幾種氣的能量都提昇,這也就是自古中國人認為練氣 可以達到養生及強身的原因。